昨天中午发出了“意大利艺术之旅”的调查,诸位艺友的反应非常积极,超过100多人都参与了调查,让艺术君充满信心。如果你还没有参加这个调查,或者想看到大家的想法,可以点击【阅读原文】去看具体的调查情况。
这个调查还会开放几天,艺术君希望多多收集大家的反馈,然后把这次艺术之旅设计得足够精彩、足够贴心~~
下午,艺术君去798的佩斯北京画廊看了大卫·霍克尼的《春至》展览。所有的绘画作品,都是由霍克尼在 iPad 上完成的,现场还有两件视频作品,极富震撼力,令人无法移动脚步。
拍摄了一些照片,给大家简单看下。这些照片正好可以反映《更大的信息》一书中的核心观点,在第四章《描绘的问题》中有明确表述。
第一件视频作品:

以下是艺术君用霍克尼的拼接方法拍摄的他的视频,建议大家将手机转过来观看。


第二件视频作品:

请横过来手机屏幕。



请注意下面第一幅照片中霍克尼的话。





看到他用 iPad 表现出来的笔触,艺术君想到一个问题:从笔触的角度而言,如果数码设备的屏幕够大、够敏感,是不是就能成为最直接表现艺术家想法和感受的设备?
接下来带大家读《更大的信息》第四章:描绘的问题。
1970年代末期,霍克尼开始使用宝丽来作画:
霍克尼:它们回答了一个问题:宝丽来只能做小图像,如何用这形形色色的小图像做出大一点的画来?
盖福特:具有讽刺意义的是,对于摄影的质问却让你变成了利用相机的艺术家。
霍克尼:我认为我要仔细研究一下人们所谓的这种绘画的替代物。我开始从各种视角看摄影。他们说透视被融入到了相机之中。但是,我的实验表明,当你把两三张照片放在一起的时候,就会改变透视了。我做的第一张我觉得改变了透视的画是在日本。在那里我拍摄了《1983年2月漫步京都龙安寺禅园》。我转来转去,把它做成了长方形,从不同位置进行拍摄,然而,任何别的照片会将它表现成三角形的。
盖福特:你的意思是线条会向后退,在线性透视里。
霍克尼:是的,但是当然,空间的确是长方形的。做那个的时候我非常兴奋。我觉得自己做出了一幅不采用西方透视法的照片。花了我一点时间。我不太懂中国艺术,甚至去中国的时候也是这样。我做的摄影让我喜欢上了中国的卷轴。
霍克尼上周的中国之旅,专门去了中国博物馆看《康熙南巡图》。
霍克尼:我说过,西方的大错误是引入了外部消点和内燃机。
盖福特:那个怎么了?
霍克尼:它把你推开了。几年前我去看皇家艺术学院的雅各布·梵·雷斯达尔(Jacob Van Ruisdael) 展,我想:天哪,根本就没有置身风景之中。风景无处不在。
盖福特:你的意思是说,以单点透视建构的画中观众自动地处在了画外?是从一个固定的点画的,因此,你,刘观看者,也同样地被固定了?
霍克尼:十分十分固定。
盖福特:因此没有所谓的“正确的”透视。
霍克尼:没有,当然没有。
对于他说的“西方的大错误”,艺术君觉得:内燃机确实提升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掌控能力,但与此同时,也把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,因为越来越快了,就没法“长时间观看”自然。
以前,人类作为自然之子,从自然中来,终将到自然中去。离自然远了,心里就没有了根。现在,乃至不远的将来,如果人类完全不需要自然,借助生物基因工程之类的技术,就可以创造出来自己,甚至意识都可以完全保存下来,无所谓死亡,也就不会复归自然;到那时,人类将会是什么模样?那样的后代还会觉得自己需要自然吗?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2003年,霍克尼展出了自己一系列的水彩肖像画。

他从直觉出发,
又一次在寻找某种新的东西,新的空间、新的创作方式。……这个项目多少有些挑战,因为在这种媒介中,艺术家若是做两层或三层以上的渲染就会变得混浊黯淡。这使得肖像中常见的那种观察和修改方式变得非常困难。
霍克尼:我用水彩是因为希望由我的手带出一种流动感,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学到的中国式作画态度。他们说绘画需要三样东西:手、眼、心。有两个是不行的,好的眼力和心是不够的,好的手与眼力也是不够的。我觉得这非常非常好。因此,我做起了水彩。
《文学回忆录》第十九讲记载了木心先生这样几句话,可做对照:
一个艺术家要三者俱备,头脑、心肠、才能,这首诗就是一个好例子。在座各位可以自己评评自己:三者俱备否?如果缺一,赶紧补一;缺二,问题大了;缺三,事情完了。
在我看,各位都是三者俱备,问题在三者不均衡。有的头脑好,心肠好,才能还不够些。有的才能、心肠好,头脑要充实——这都是正常的,正是每个人的风格所在。
说开去——
托尔斯泰,才能、心肠好,头脑不行。
瓦格纳,才能、头脑好,心肠不行。
柴可夫斯基,头脑、心肠好,才能不行。
不过这是比较他们自身,或者说,是和三者全能的最高超的人比较。要是和二三流人物对照,托尔斯泰的头脑、瓦格纳的心肠、柴可夫斯基的才能,那是高出百倍千倍。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查看或参加艺术君关于“意大利艺术之旅”的调查。
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
【说明:以上文字内容,版权归郑柯所有,转载请标明出处。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