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,连广州深圳都飘起了雪花。古人云:“雪夜闭门读禁书”,是人生一大乐事。不读禁书,读艺术,又何尝不是“不亦快哉”?
艺术君这两天在读一本 Rendez-vous With Art ,中文名可以翻译成《相约艺术》吧,作者是两个人:费利佩·德蒙特贝罗(Philippe de Montebello), 曾连续31年担任举世闻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;马丁·盖福德(Martin Gayford),作家,艺术君之前推荐过的《更大的信息》、《蓝围巾男人:为卢西安·弗洛伊德做模特》和《凡·高与高更 : —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》都是他的作品。
这本书是两个人在一系列艺术之城和博物馆中的对谈。两人横跨两个大洲,穿行于六国之间。艺术史或者学术评论并不是本书的主题和重点,而是两人面对绘画和雕塑时,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难忘的故事、最初的感动。
比如下面这个让艺术君感慨不已的故事。
1966年秋,费利佩因公干前往佛罗伦萨。9月4日,佛罗伦萨旁边的阿诺河因多日大雨,河水暴涨,漫过河岸,洪水几乎是打着费利佩的后脚跟进入,进入老城。费利佩撤到佛罗伦萨圣若望洗礼堂二楼,看着洪水冲到这个但丁和梅第奇家族成员接受洗礼的地方,看着洪水浸没洛伦佐·吉贝尔蒂设计铸造的、米开朗基罗眼中的“天堂之门”,看着洪水挤开这扇了开启文艺复兴的洗礼堂东门,涌进洗礼堂……
(这一年,在地球东边,一场更大的洪水开始显现,将古老的中国和当时七八亿人的命运拖入汹涌的漩涡。)
第二天清晨,洪水退去,费利佩冲到楼下,在齐小腿深的泥泞中,天堂之门上面的一两块浮雕已经躺在泥泞之中,大部分也都几乎脱离了。进入洗礼堂,他第一眼看到的,是多纳泰罗的木雕《抹大拉的玛利亚》。这个诞生于1455年的女子,身高1米88,象征着人类的苦难。现在,污泥已经淹到她的手边。

这一天中午,费利佩约好了跟哈罗德·阿克顿爵士一起午餐,地点是在爵士的乡间别墅。
哈罗德·阿克顿爵士是英国作家、学者、鉴赏家,生于这间乡间别墅,后求学于英伦三岛,同学中有艺术君之前介绍过的肯尼思·克拉克爵士,还有《动物庄园》和《1984》的作者乔治·威尔斯。他在牛津毕业,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。此后,爵士在欧洲游历,对中国文化的兴趣,让他来到了北京,学习中文,还将《桃花扇》、冯梦龙的《喻世明言》部分章节译成英文。
1966年,没有手机,电话和交通系统已经瘫痪,费利佩步行三、四公里,到达目的地。当然,衣服也没有来得及换。开门的男仆看到他自然大吃一惊……
费利佩跟爵士简单说明情况,爵士马上叫司机驾车带着他们前往老城。当哈罗德·阿克顿爵士看到多纳泰罗的《抹大拉的玛利亚》时,他站在那里,老泪纵横。
于是,你可以明白为什么王国维和老舍要投水而亡。如果知道北京城这些千年城垣的命运,大约阿克顿爵士和梁思成要抱头痛哭了。
昨天见到一个95年出生的小伙子,西安人。我向他说起西安城墙保护得好,他说:“破城墙有什么好的,你想要吗?我到时候给你弄一块砖过来。这么长,这么宽,这么厚!都上千年的!”
当然不能完全怪他。
已经被毁掉的,乃至挫骨扬灰的,再也无法补救;还幸存下来的,我们应该怎么办?
南方这么大的雪,全国各地多地寒潮、低温,艺术君想问问:咱们那些博物馆里的赵孟頫、玛利亚和“天堂之门”们,你们还好吗?
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 ※
题图为1860年拍摄的北京安定门和箭楼的照片,现在,这里是一个小小的立交桥。
【说明:以上中文文字内容,除引用部分外,版权归郑柯所有,转载请标明出处。如果你想给坚持原创和翻译的艺术君打赏,请长按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。两个二维码,一个是一套煎饼果子,另一个您随意。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下面是她拍摄的圣母百花大教堂、领主广场以及周围街景:
















如果你对这次艺之旅感兴趣,那就和艺术君一起,走过这道幽暗的历史走廊,迎向那道神秘的光吧!

可不要以为伽利略博物馆是以伽利略为主题的博物馆,实际上,它的原名是科学史学会及博物馆,馆内一楼有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宝贵科学仪器,二楼是洛林王朝时期收藏的仪器和实验装置,展现出托斯卡纳地区和意大利对于电学、电磁学和化学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。
下面是伽利略亲手制作的望远镜。

皮蒂宫,又译:碧提宫、比蒂宫,1457年,由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开始建造,原本是银行家卢卡·皮蒂的住所。皮蒂家族希望用这所住宅,以财富和权力压制梅第奇家族。可惜,时过境迁,1549年,皮蒂家族破产,梅第奇家族反而购下这座宫殿,并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地,无数绘画、珠宝等艺术品开始在这里积聚起来。
另一张拉斐尔最擅长的题材——《圣母子像》,实际上这张还颇有达芬奇的感觉:
这里有多张拉斐尔的人物肖像,都是教科书上重点诠释的作品。下面是《带面纱的女子肖像》,据说这位女子是拉斐尔最爱的情人:
《 Tommaso Inghirami肖像》:
《Agnolo Doni肖像》:
再来看提香的人像,这张《尤利乌斯二世肖像》如雷贯耳:
《抹大拉的玛利亚》肉感而虔诚:
《Vicenzo Monti肖像》,贵族小鲜肉:
《埃斯特的伊莎贝拉》:
鲁本斯,《四个哲学家》:



也许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在艺术史书上打过照面,可那小小的图片怎能比得上原作的生动、震撼?


哈哈,这下知道为什么要让大家早上少吃点了吧!
老宫,又名:旧宫、韦罗基奥宫(Palazzo Vecchio),原本于1322年竣工的古老宫殿,曾作为佛罗伦萨的市政厅使用。其中的五百人大厅(Salone dei Cinquecento),是旧宫内最大最富丽堂皇的房间,长54米,宽23米,高18米,这里是意大利最大的一个房间。
如今,这个房间中蕴含着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谜之一:达芬奇的传世之作——《安吉亚里战役》——还在吗?背后的故事中,有五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:萨佛纳罗拉、达·芬奇、米开朗基罗、马基雅维利、瓦萨里。
他完成的完整草图,据说被嫉妒他的班迪内利,对,就是在领主广场上搞出肌肉男赫拉克勒斯的班迪内利,故意毁掉了……


当然啦,瓦萨里作为风格主义的代表之一,他的作品也很精彩。
遗憾吗?当然遗憾,可是,人生不就是充满了遗憾吗?
还有布隆奇诺和他充满冷漠神秘感的人物肖像:
旧宫中埃莱奥诺拉礼拜堂完全由布隆奇诺负责装饰:


从老宫出来,我们还要去圣十字大教堂:
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,16个小圣堂是它最显著的特征,其中许多都装饰着乔托及其学生创作的壁画、以及墓穴和纪念碑。特别是米神的墓:
伽利略的墓:
洛伦佐·吉贝尔蒂、15世纪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莱昂·巴蒂斯塔·阿尔伯蒂等一系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人都安葬在这里。



巴杰罗博物馆中的“巴杰罗”,意大利原文为“Bargello”,对应拉丁文“bargillus”,是“城堡”之意。在中世纪时,一个城邦中会有一位军事统领,保证城邦在出现暴动时,可以维持和平和正义。在佛罗伦萨,这样的人常常从其他城邦雇佣而来,现在的巴杰罗博物馆,以前就是军事统领的办公室。后来,这里变成了警察总局和监狱,在主庭院中,还曾执行死刑。
米神的《酒神巴库斯》,这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件大型作品。
看这个偷吃葡萄的小童,话说你到饮酒年龄了么?……
《布鲁图》半身像,这是米神创作的唯一一座半身雕像。
这里还有一件米神精美绝伦的环形浮雕《圣母怜子图》。
柔弱的大卫,惹人怜惜的大卫,充满诗意的大卫。
贡布里希在《艺术的故事》中,这样讲述这件作品:
这就是艺术君最爱的巴洛克雕刻大师贝尼尼最爱的女人——康丝妲。比起贝尼尼其他有关希腊众神、罗马教皇和主教的雕像,这是贝尼尼最个人的一件作品。
詹波隆那的《建筑之象征》:
雕塑家鲁斯蒂奇(Giovanni Francesco Rustici)根据达芬奇的《安吉亚里战役(Anghiari Battle)》素描完成的雕塑:









下一个目的地,是瓦萨里走廊,这条走廊本是乌菲奇美术馆的一部分,收集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画像收藏。
艺术君一直在想:在这条走廊上徘徊,是我们在观看这些艺术家,还是我们在接受他们那触及灵魂深处的目光的简约?


当然少不了伦勃朗:











完成米开朗基罗第一本传记的画家瓦萨里所作天顶画,后来由Federico Zuccari补完:
来个细部——《最后的审判》:









上图中左侧就是吉贝尔蒂在“天堂之门”上的“自雕像”,右边是他的儿子。
教堂内,有他的墓。
吉贝尔蒂和布鲁内莱斯基的争斗,在《圆顶的故事》中也有详细讲述。





巴杰罗博物馆:多纳泰罗的《大卫》在这里,我们一起找不同,看看哪个大卫更娘?当然,这里还有很多米开朗基罗神的神作,不能错过。
看够了吗?如果不够,让我们去布兰卡奇小礼拜堂看文艺复兴之叔马萨乔的湿壁画《圣彼得的一生》,或者去皮蒂宫看提香的《绅士》、拉斐尔的《椅中圣母》,如何?


当意大利还曾是一个个城邦的时候,锡耶纳曾与佛罗伦萨争执牛角,如今,佛罗伦萨依旧是意大利最美丽的中世纪城镇。
锡耶纳的国立美术馆有文艺复兴之父杜乔的作品,这里也是意大利收藏锡耶纳流派作品最多的地方,它们倾向于晚期哥特风,色彩鲜艳,清丽优雅,绝对是双眼的盛宴。






很抱歉,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

